欢迎光临南昌市卫生健康促进中心!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健康传播

专题栏目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健康传播>>健康科普

警惕!夏季爱吃这类食物的人要注意,有毒!病死率超过50%!

时间:2023年05月16日 点击:


夏季来临

爱吃这类食物的小伙伴们

要注意啦


河粉、肠粉、粿条、凉皮等湿米粉

以及泡发的银耳、木耳等食品

在高温潮湿的天气下

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

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


这种毒素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破坏力

日常生活如何预防米酵菌酸中毒

来看详解


米酵菌酸毒素是怎样产生的


“米酵菌酸毒素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这种细菌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尤其喜欢气温25℃~37℃、偏酸(PH值5-7)的环境。”伍雅婷介绍,高温潮湿的夏、秋季非常适宜这类细菌繁殖,潮湿不透气的厨房、生产车间则是滋生此类细菌的温床。


引起米酵菌酸中毒的食品在制作过程中有个共同点,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泡发。


日常生活中,大家接触比较多的食物主要有谷物发酵制品、薯类制品、木耳和银耳。


其中,谷物发酵食品包括河粉、肠粉、酸汤子、吊浆粑、年糕、玉米淀粉等。


薯类制品包括粉条、甘薯面、宽粉、红薯淀粉等。


米、粉类食物在制作过程中,如果环境不卫生、原料变质、存储不当,如泡发过久、存储环境潮湿都有可能被污染。


需要注意的是,泡发后的银耳、木耳没有及时食用,长时间放置在高温潮湿环境中,细菌严重滋生,也会导致米酵菌酸毒素中毒发生。


米酵菌酸毒素中毒有哪些症状


米酵菌酸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为1至2天,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


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无发热。


米酵菌酸中毒病死率超过50%,怀疑发生米酵菌酸中毒,应第一时间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喉部催吐,将刚吃进去的食物呕出。


用干净容器或薄膜袋装呕吐物或高度怀疑剩余的剩余食物,最好放置有保温功能的带有冰袋的泡沫箱中盖好备查。及时转至医疗机构就诊,告诉医生有进食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的高危食物史。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及时对患者进行洗胃,同时注意保存洗胃液。


将洗胃液、呕吐物、剩余食物及患者全血送至专业机构,定量检测米酵菌酸定量含量。


明确诊断后,可结合临床症状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并根据病情轻重予以对症治疗。


怎样预防米酵菌酸中毒


米酵菌酸的耐热性强,100℃开水煮沸和高压蒸煮(120℃)均不能被破坏,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因此,预防米酵菌酸中毒务必把牢“入口关”。


  • 不要制作、食用酸汤子等发酵面米的高危食品,银耳、木耳应即泡即用,不食用浸泡过久的黑木耳或银耳,保持食物材料新鲜。


  • 从正规渠道购买食物,购买河粉、粿粉后应及时食用,建议当天吃完。


  • 谷物食品储藏于阴凉通风环境,注意防潮、防霉变。


  • 有不适症状要及时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尽快催吐,及时就医,洗胃和护肝等临床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