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疾病是“撑”出来的!“饿一饿”可以活得更久,但怎么“饿”您得知道
面对美食不能节制,感觉吃撑一点也没问题?错!
经常吃撑不仅会让我们增加体重,还可能诱发多种慢性疾病,如胃病、骨质疏松症、心肌梗死、神经衰弱、糖尿病、急性胰腺炎等。所以说,适当“挨饿”有益身体健康。
适当“挨饿”,是指科学控制饮食时间和饮食量,绝不是饥一顿饱一顿,更不是忍饥挨饿。最好是每餐达到七分饱,这样既不会觉得撑,也不会饿得太早,更有利于健康长寿。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饮食还需要遵循以下几个要点——
食物应包括谷薯、蔬果、鱼禽蛋类、豆类坚果类等丰富种类,每周尽量达到25种以上,其中谷薯类和杂豆类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成人每日应摄入谷、薯、杂豆类250~400g。
热量摄入与消耗要平衡,特别对于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慢性病患者,低盐限糖低嘌呤饮食配合适量运动可有效减重、降压、控制血糖、调节血脂、降尿酸,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
蔬菜水果含有丰富膳食纤维和维生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人每日摄入新鲜蔬菜300~500g、水果200~350g;
奶类豆类含有优质蛋白质和钙, 成人每日应摄入相当于300g的奶类及奶制品,25~35g的大豆和坚果。
动物性食物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但脂肪含量也较多,有些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增加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应适量摄入。
建议成人每天摄入畜禽肉40~75g,水产类40~75g,蛋类40~50g。
应从小培养清淡饮食习惯,我国推荐成人每日摄盐量小于5g,每人每餐不超过2g盐,尽量避免腌菜、榨菜、罐头等腌制品。可以将青椒、番茄、花椒、陈皮、洋葱、香菇和味道清淡的食物一起烹调,充分利用辣、番茄汁、醋、柠檬汁等来增添食物味道。推荐每日烹调油的食用量≤30g,烹饪方法推荐蒸、烤、煮等烹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