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昌市卫生健康促进中心!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健康传播

专题栏目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健康传播>>健康科普

15岁少年自缢身亡!家长朋友:千万别忽视孩子的“抑郁信号”

时间:2023年02月07日 点击:


近日,牵动全网的胡鑫宇事件尘埃落定。

根据警方通报,这个15岁的少年,最终采用了“自缢”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消息一出,不少人为之唏嘘哀叹。

而根据官方通报中心理专家对胡鑫宇的心理刻画情况,发现他平常就存在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内疚自责、痛苦、无助感和无意义感等情绪问题,入睡困难、早醒和醒后难以再入睡等睡眠问题,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困难等认知障碍,进食出现异常,有明确的厌世表现和轻生倾向等。

这些问题不仅是青少年群体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同时也很符合抑郁症的典型症状。


抑郁症是“真凶”


虽然平时大家很少提及,但青少年抑郁症并不罕见。

根据2021年发表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的调查结果发现,有24.6%的青少年患有抑郁症!

该报告还发现,抑郁检出率还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

而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自杀是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约有高达17.7%的比例有自杀意图,自杀占青少年死亡原因的6.1%,而约有六成的自杀青少年患有抑郁症。

都说“少年不知愁滋味”,但这些数据无疑是为家长们敲响了警钟。


别忽视孩子的不开心


和成年人相比,孩子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抑郁情绪,常以儿童的方式发泄自己的“不快乐”。

当孩子出现扔东西、发脾气、烦躁不安或不爱与人交流、独自发呆等情况时,很多家长并不会与抑郁症相联系,反而以为是孩子不懂事、闹脾气,导致儿童抑郁症很容易被忽略。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广安门医院睡眠心理科创始人、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汪卫东在接受中国中医药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儿童抑郁症主要症状包括:大部分时间都情绪低落,疲劳,睡眠紊乱,丧失兴趣,精神运动性紊乱,体重明显增加或者减少,注意力不集中,内疚,反复出现自杀观念、企图自杀或有自杀的具体计划等。

父母需要及时发现孩子行为上的异常,及时予以科学干预,可降低青少年抑郁发生率。


抑郁的源头竟然是“家庭”!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身科主任毛稚霞曾在中国中医药报撰文指出——儿童抑郁症,深层原因在家庭。

家长们的以下行为,会促进青少年抑郁症的出现——


01
看不到孩子的优点


在患抑郁症青少年的家庭中,家长习惯用缺陷取向的思维方式对待孩子。

他们更善于发现自家孩子身上的缺陷,看到别人家孩子的长处,用其他孩子的长处和自己孩子的短处比较,看不到孩子的进步。

事实上,孩子的进步是需要被认可被肯定的,长久得不到认可和肯定,就会自卑乃至抑郁。


02
忽略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不开心、感到疲惫时,父母不仅不给予支持、不询问背后的原因,只会生硬地指责或讲道理,还说“这没什么”“想开点”“别在意”“专心学习就好”,有的家长甚至还会有意无意地指责孩子“笨”,以及表现出一些轻蔑的眼神、语气、动作等。

这些行为会像一根根刺扎进孩子的心,有的会持续到成年,甚至是一辈子。


03
父母情绪不稳定


还有一类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不用家长操心,但是父母经常吵架或冷战,孩子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还要给父母提供情绪价值,做安慰父母的工作。


04
唯成绩至上


对很多孩子而言,学习更像是老师和父母安排的一项任务,他们不知道学习真正的意义所在。

不少家庭唯学习成绩至上的认知,给孩子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会让孩子产生“成绩不好,父母就不爱我”的错误价值观。


05
遗传因素


除了上述因素外,抑郁症还有遗传性的内因。

孩子禀承父母的基因,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如果母亲是外向的肝火旺体质,性格直,父亲是内向的脾虚体质,做事谨慎周到,这样的父母生下的孩子较容易患上抑郁症。

临床上这类抑郁症的孩子,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内心莫名地起急,甚至有自伤的行为,实际上肝火和脾虚就是孩子体内产生抑郁情绪的源头。





致家长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家长要相信他们,给他们更多精神层面的关注、认可和无条件的爱。

平时,家长应该更多审视一下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尤其要注意表情、语气等细节。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让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成为伤害孩子的新问题。




“抗郁”一定不能硬抗


抑郁症不是矫情和脆弱,而是一种心理疾病,只是这种痛不在身体,而在精神上,但它同样需要被重视和治疗。

因为,对于患有抑郁症的患者而言,其大脑可能已经发生了生物学改变,难以通过主观意识去恢复。

“与西药相比,中药抗郁更具优势。”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身心医学科主任阎兆君说。

要知道,中医对包括抑郁症在内的情志病认识非常早,早在《黄帝内经》就有相关记载。

而且,目前市场上专门针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西药非常少,临床用药多是在成人用量的基础上酌情减量,常常导致药物依赖、嗜睡、思维迟钝、发胖等副反应。

而疗效突出且安全性高的中药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西药,对于轻、中度抑郁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而且,除了常规的口服汤药,一些中医外治法同样行之有效。

据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情感障碍科(中西医协同抑郁症病房)主任刘兰英介绍,“中药不一定要吃,还可以贴、可以闻。”

抗郁香囊、推拿、耳穴疗法、经皮电刺激、五行音乐疗法等都对舒缓抑郁很有帮助。

在阎兆君看来,人体本身就拥有自我调整的抗郁力量,只是抑郁症患者处于身心失调状态,这种力量沉睡了,而中医外治能以轻灵之法激发出人体潜藏的能量,祛邪而不伤正,非常适合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防治抑郁症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我们要正视它,同时要学习一定的心理知识,掌握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的一般症状表现,不要讳疾忌医,而是应学会及时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