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公众用药提示”发布!这些陷阱你最容易中招
“全国安全用药月”的重点活动之一,旨在阐述安全用药科学方法,提示公众关注用药安全,指导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家庭药箱常整理,安全储药很重要
家庭药箱方便自我药疗,处置一些“小伤小病”。但是如果管理不好,家庭药箱却可能变成药品过期浪费、药物滥用、误服误用的“大祸害”。有儿童和老年人的家庭更要重视家庭药箱的安全管理,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药名相近药效远,服药需要看分明
疾病的治疗很讲究对症用药,差之一字,谬以千“药”。有些药品名称相近,但作用与疗效大不相同;有些药物通用名相同,但药物剂型不同,服用方法也不一样。针对较易混淆的药品,患者在购买和服用之前,一定要核对包装上的药物名称,看清楚说明书,向医生或药师咨询适应症、用法用量。存放时要将易混淆药品分开,避免用药隐患。
儿童发烧需降温,合理使用退烧药
发烧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免疫系统对病原菌做出的积极反应。孩子发烧后,应第一时间测量体温,观察其表现,只要精神状态尚可嬉戏如常,可先采用物理方式降温。若体温超过38.5℃,可以使用退烧药降温。不同种类的儿童退烧药代谢途径不同,常用的有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2种,注意不要混合服用,1天用药不超过4次。如果用药后体温仍没有下降趋势,就需及时就医。
多药共用须谨慎,提高用药依从性
老年人疾病(特别是慢性病)的发生率高,常有一人多病、多药共用的情况,导致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增加。建议老年人最好将服用的药记录在本子上,列出药品名称、用法用量、服药时间等,以免多服、漏服、误服,同时也便于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用药。另外,用药依从性对老年人慢性病的治疗非常重要。当老年人看到别人用某种药物疗效很好,或听到亲朋好友推荐某种治疗方法时,一定不要简单地照搬他人的经验,最好先咨询医生和药师看是否适合自身情况。
激素治疗应注意,合理使用是良药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临床上主要用于抗炎、抗休克及免疫抑制,比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皮肤等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等。国内外儿童哮喘指南也均推荐吸入糖皮质激素作为儿童哮喘长期控制的一线治疗药物。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常使人望而却步,拒之于千里之外,但在医生和药师指导下合理使用,也是治疗疾病的良药,所以我们不必谈之色变。
改善骨质疏松症,不能仅依靠补钙
人的一生当中骨钙含量呈现一条向上凸起的曲线,一般在35岁左右达到最大值,医学上称为骨峰值。峰值骨量越高,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越晚,症状与程度也越轻。想要获得最佳骨量峰值,青少年时期就应该保障钙质合理摄入,从而为中老年骨骼健康打下基础。但也要注意不要过量补钙,否则会使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导致高钙血症,严重时引起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并发症,危害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