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祸害青少年的恶性肿瘤
十几岁的孩子,白天蹦蹦跳跳很正常,晚上迷迷糊糊喊腿疼,到底咋回事?
很多家长都会下意识地认为是孩子“长太快了”,要不就是和小朋友玩耍,磕了碰了,休息一下就好。但他们没想到,有些恶性肿瘤是专门“祸害”小孩的,还善于伪装!
骨肉瘤偏爱十几岁的孩子
骨肉瘤的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三,多发于青少年和儿童。青少年、儿童正处于骨骼快速成长期,生长最快的骨头容易错位,所以骨肉瘤常发于膝关节等部位。
骨肉瘤起病早期有不规则的隐痛,常常是夜间疼痛,与运动无关;若伴有扭伤史,疼痛超过两周仍不缓解,病变持续发展1~2个月后,会出现逐渐肿大的肿块、行走功能减退等。
我国骨肉瘤患者的5年存活率已经从过去的不足20%提升到现在的60%以上,保肢率也达到90%以上。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孩子喊腿疼时,很多家长都误认为是“生长痛”或运动扭伤,直至出现明显的肿块时才来医院就诊,导致一些孩子确诊时已发生了肺部转移,难以治愈。
骨肉瘤和“生长痛”有区别
民间常把孩子发育时膝关节的疼痛称为“生长痛”,但生长痛与骨肉瘤的疼痛是有区别的。
生长痛这个概念,仅仅是部分儿童生长发育时出现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的疼痛。一般孩子的生长痛发生在7~8岁与13~14岁,通常疼痛部位在膝关节。但这种疼痛是可以忍受的,缓解后慢慢减轻,甚至消失。如果是外伤和运动过度造成的疼痛,休息后也可以缓解。
而骨肉瘤的疼痛则持续时间长,越来越严重。早期以间歇性为主,后期成为持续性。白天疼痛较夜间轻,主要是夜间疼痛。晚期或者肿瘤进展比较迅速的患者,可以触摸到肿大淋巴结。如果疼痛超过3周,就要高度警惕患上骨肉瘤的可能,应该尽快到专科就诊。
如果孩子出现可疑的肢体疼痛,不要擅自去贴膏药、桑拿、按摩、泡浴,因为这样会促使肿瘤快速生长甚至转移。建议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由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来判断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