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常行为有损听力
时间:2019年05月07日 点击:次

如果怀疑或发现听力突然发生异常减退时,建议前往专业的听力中心或医院耳鼻喉科进行专业的纯音测听。很多成年人不重视保护听力,实际上听力一旦开始下降,往往很难恢复到正常范围。因此,一旦发现听力下降,尤其是突然发生的耳聋,及时就医非常关键。
实际上,日常生活中有不少行为可能会损害听力,一一列举并给出“破解之道”。
1.耳机音量过大
长时间(一年以上)高音量戴耳机可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建议尽量不使用入耳式耳机,使用耳机时音量以不超过总音量的三分之二为宜,尽量减少在噪音环境下使用耳机听音乐等行为。
2.高噪音环境
听力损失与噪声环境密切相关,建议长期处于高噪音工作环境者做好防护措施,如戴耳塞等。
尽量控制前往酒吧、KTV等音量较大的娱乐场所的时间和次数。
3.用力擤鼻涕
压力太大时,可能将鼻咽部的一些分泌物压到中耳咽鼓管内,诱发中耳炎,也可影响到听力,擤鼻涕时建议交替鼻孔进行,注意控制力度。
4.用力拍耳朵
耳膜本身很薄,玩闹时尤需注意不要拍到耳朵。
5.挖耳朵
挖耳朵容易损伤鼓膜,不建议自行清洁外耳道,尤其是小朋友。
6.血压、血糖控制不力
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一定要进行及时的治疗,否则可影响内耳供血,进而影响到听力。
特别提醒,孩子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有听力下降的可能性,定期做听力检查也不可忽视。建议,1岁以内的宝宝在出生后第3个月、6个月、8个月、12个月时各检查一次听力,通常在常规儿童保健时即可完成;1岁以上的孩子每半年进行一次听力评估,追踪至6岁。如果发现问题,及时送到耳鼻喉科进行听力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