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朋友科普一下狂犬病的知识
话说现如今,宠物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重要成员,除了没上户口本以外,这大事小事都算是家里的一口子,关系也越来越亲密了!
但是,一说到但是,咱就要“看黑板,划重点”了!!!
宠物引起的最大问题就是“狂犬病”、“狂犬病”、“狂犬病”!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什么是“狂犬病”?
根据传染病学的定义,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狂犬病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
“狂犬病”有哪些症状呢?
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多数在1周到3个月以内,潜伏期的长短与年龄(儿童较短)、伤口部位(头面部咬伤的发病较早)、伤口深浅(伤口深者潜伏期短)、入侵病毒的数量及毒力等因素有关。典型临床表现过程可分为以下3期:
1.前驱期或侵袭期
在发病的初期,患者可能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组织,例如低热、头痛、恶心、食欲不振、周身不适等;继而恐惧不安,对声、光、风等较为敏感,伤口及其附近出现麻、痒、痛及蚁走感等异常感觉等。
2.兴奋期
随后,病人患者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主要的症状就是极度的恐惧感,尤其是恐水、怕风,轻微刺激就会引起咽肌痉挛、呼吸困难,也会出现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涎等。
3.麻痹期
疾病后期,痉挛停止,患者逐步出现迟缓性瘫痪,尤以肢体软瘫为主,同时,因为影响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及咀嚼肌,病人会出现斜视、眼球运动失调、口不能闭、缺乏面部表情等情况。
“狂犬病”是如何传染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人类主要是通过被已受感染的动物深度咬伤或抓伤后染上狂犬病,99%的人类狂犬病病例由患狂犬病犬类传播至人。狂犬病也可以通过感染性物质(通常为唾液)直接接触人体粘膜或新近皮肤破损处传染。因咬伤而出现人传人的情况虽有理论上的可能性,但从未得到证实。
非洲和亚洲面临最沉重的人类狂犬病负担,其狂犬病死亡人数占全球狂犬病死亡总人数的95%。
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远离“狂犬病”
“狂犬病”确实危害很大,但是我们也不必“恐犬”,避如蛇蝎,要正确认识“狂犬病”,才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保护家人。对于养宠物,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为犬类、猫类等宠物接种狂犬病疫苗,这是预防人类狂犬病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
第二、规范饲养宠物。不散养犬类等宠物,外出遛狗时,要为你的爱犬拴好狗链,带好口罩,避免咬人事件的发生。
第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在被狂犬病的宿主动物抓伤、咬伤后立即处理伤口,并进行采取预防性免疫接种等医疗措施。
第四、儿童是动物抓伤咬伤的重点人群,家长一定要加强对儿童的关心和保护,尽量不要让儿童和动物单独接触。
供 稿:西湖区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