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昌市卫生健康促进中心!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健康传播

专题栏目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健康传播>>健康科普

科学消毒,你选对方法了吗?

时间:2020年03月07日 点击:

科学消毒,你选对方法了吗?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外,如何科学、正确、安全地消毒,也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

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消毒产品?用什么能杀灭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有包膜的亲脂类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物理化学消毒方法和乙醚、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要注意的是,不是名字里含有“氯”字,就是“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剂指的是溶于水能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日常生活中,84消毒液、漂白粉、含氯消毒粉或含氯泡腾片等都属于含氯消毒剂,为中高效消毒剂。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商品有效成分。

使用消毒剂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要避免混合使用。含氯消毒剂(如84、漂白粉等)不能和洁厕灵同时使用,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气体,造成人体皮肤和黏膜损伤,严重的会出现肺水肿等症状。含氯消毒剂也不能与过氧化物消毒剂混合使用,会发生化学反应,消耗有效成分。也不推荐和酒精同时使用,消毒效果会减弱,甚至可能产生有毒气体。

使用消毒剂时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避开皮肤和口鼻,佩戴口罩、护目镜(眼镜)、长袖橡胶手套和防水围裙;应在通风良好的区域,配置和使用含氯消毒剂溶液,用20℃左右温水配置消毒剂,温度过高的热水会促进某些有效成分分解,影响消毒效果。餐具使用消毒剂浸泡后,要用清水冲洗干净,避免药物残留。如果人员在进行消毒时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消毒剂应储存在25℃以下的阴凉通风处和儿童触摸不到的地方。

如何科学安全地使用酒精消毒?

酒精消毒杀菌,对防范“新冠肺炎”疫情有重要作用,是居家消毒的一种常用方案。但如果使用方法不当,有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甚至引发火灾。首先,想要让酒精发挥灭活病毒的作用,需要使用75%左右浓度的医用酒精,并作用一定时间,通常为1-3分钟。其次,使用方法也需要注意,不建议采用酒精喷洒的方式来消毒。这一点,需要格外跟大家强调。

乙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酒精,是一种易燃易爆的危险品,火灾危险性属于甲类,它的燃点是75℃,闪点是13℃,爆炸下限是3%(V/V)。浓度75%的酒精,闪点大约是22℃,火灾危险性还是属于甲类。如果是朝空气中喷洒,酒精蒸气与空气混合达3%及以上的浓度后,一旦碰到高温物体、衣服静电、电火花或点燃的香烟,就容易发生爆燃,产生危险。酒精喷洒方式并不能形成悬浮于空气粒径小于50微米的雾滴,也就难以杀灭空气中的病毒。所以使用酒精喷洒对空气消毒并不科学。如果是喷在物体表面或人的身上,酒精蒸气会通过呼吸吸入、通过皮肤吸收,有导致中毒和过敏等风险。

为安全起见,室内外均不要用酒精喷洒式消毒,建议直接用浓度75%左右的酒精擦拭物品,使表面湿润,并自然蒸发干燥,可以实现灭活病毒的效果。而且,在消毒过程中要避免酒精洒漏,保持室内通风,空气中酒精浓度不超过3%,以防发生火灾。也可使用酒精浸泡小件物体,消毒时附近必须禁止明火,防止发生燃烧风险。最后,记得把酒精放置妥当,避免被小朋友误食,引起酒精中毒。对此,部队各单位尤其是医疗卫生防疫单位,应加强酒精管理,落实专人负责,加大酒精安全使用常识宣传力度,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是不是酒精浓度越高,越有消毒效果?

浓度为60%~80%的乙醇是一种有效的杀毒剂,可以灭活亲脂病毒。但是,90%以上的酒精浓度会使病毒表面蛋白发生瞬间变性固化,形成保护层,阻碍酒精对病毒核酸的进一步破坏,不利于病毒的整体灭活。

给居家环境消毒,还有哪些方法?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中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建议,如果家庭中没有感染病人,或者没有高频接触病人的情况,并不需要每日消毒,如果特别在意或担忧,在做好常规清洁基础上可定期对居家环境某些部位如居室地面、卫生间、家具台面、门把手、餐饮具等进行预防性消毒。除了上面说到的酒精擦拭,还可以选择以下方法进行消毒:1、56℃加热30分钟或煮沸15分钟以上,温度越高时灭活越快;2、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漂白粉等)或过氧化物消毒剂(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中效复合链长链季铵盐按说明书使用浓度和时间擦拭或浸泡;3、如有条件,可使用灯管辐射照度至少为90μW/cm2的紫外线灯,对需要消毒的物品或物体表面照射30分钟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