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癌症治疗存在的误解
有人认为,晚期癌症的治疗只会加速患者的病情恶化,治疗比不治疗反而死的更快。真的是这样吗?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觉。
一是患者及家属对癌症病情了解不够。诊断出癌症之后,医生会根据肿瘤的大小、区域淋巴结有无感染肿瘤、癌细胞转移程度等情况来进行癌症分期。通常,癌症越早发现,治疗难度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而对于癌症晚期的患者来说,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完全治愈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所以此时可能更多的是思考如何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而如果患者或家属没有认清形式,一味地要求医生彻底治愈好癌症,最终的治疗效果难免会与预期落差较大,难以接受,从而对癌症治疗产生怀疑。
二则是患者和家属对癌症治疗手段存在误解。目前治疗癌症的手段很多,手术、放化疗、靶向药、免疫治疗等,在对抗肿瘤上都有不俗表现。但是,无论哪一种治疗手段,都或大或小的对身体有一定毒副作用,从而使患者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但值得注意的是,所谓一些不良反应,如脱发、食欲下降、血小板减少等,医学上都有针对性的防范和解决措施,与抑制癌细胞的作用比起来,利大于弊。
所以患者和家属不能一看到副作用,就认为治疗无效,产生“只不过是增加患者的痛苦,没有用”之类的想法。
如何消除癌症治疗误区?
由于陷入癌症治疗误区,一些患者对正常的癌症治疗产生了抗拒心理,对医生也产生了不信任的想法。于是,转而寻找一些民间偏方以及“神医”的帮助,反而会错过癌症治疗的最佳时间,导致病情延误。
而消除误区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双向沟通的桥梁。癌症患者要积极主动地与医生沟通,将自己的症状、病史详细告知,好让医生了解寻找病因或是治疗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做一个“聪明”的患者,懂得主动获取信息,学会向医生提问:我是什么类型的癌症?哪些治疗适合我?这些治疗分别有什么优势和副作用……在与医生的沟通中加强对病情的了解,可以获得心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