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 这些健康常识要注意!
高气爽,没有夏日酷暑也不似严冬苦寒,是登山的好时节。不过这登山也是大有学问的,面对自然环境的危险性,结合自身健康状况,有些健康常识你必须知道。
登山有这么多好处!
登山运动的好处是多方面的。由于登山是在大气压及氧分压比平原低的情况下进行的,且活动量较大,可以加强人体器官组织的机能,使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具体来讲有以下几方面功效:
增加肌肉力量
登山可以使骨骼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骨骼的物质代谢增强,使钙、磷在骨骼内的沉积增多,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延缓骨骼衰老。此外,经常参加登山锻炼,还可促进肌肉的蛋白质合成,使肌肉坚韧有力。
提高心肺功能
登山需要大量的氧气和养料,这就迫使心脏和肺脏加强工作,以适应机体的需求。人们在登山时气喘吁吁和心慌就是这个缘故。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心肺功能会明显增强。
增强免疫力
经常参加登山运动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减少感冒和因感冒继发的扁桃体炎、咽炎、气管炎、肺炎等疾病,以及因气管炎引起的肺气肿、肺心病等。
促进精神健康
登山让人回归自然,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可转移日常工作及生活中的精神压力,调节紧张的情绪;同时,登山能锻炼我们的意志,增加自信心,促使精神和心理更健康。
登山这里面学问可大着呢!
登山首先要选择适合的登山点、登山时间和登山装备:登山地点的选择应以安全性为前提,攀登难度应符合自身的运动条件。
此外,登山的时间也有讲究,应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山前应了解当地地形及气候状况,选择合适的鞋及衣服。此外,还要记得随身带水,必要时可使用登山杖。值得一提的是,负重要量力而行,不要超过身体重量的四分之一。
上山、下山有诀窍
上山:身体放松并前倾,腰背挺直,避免形成驼背、弯腰姿势,别用手撑着膝盖爬。双膝自然弯曲,双腿加强后蹬力,用全脚掌或脚掌外侧着地。这个动作主要靠大腿和臀部肌肉发力。尽量不要用前脚掌着地,由于发力部位的小腿,肌肉较少,长时间收缩易疲劳,甚至出现不美观的小腿肚。不论路程长短,都不要走得过急,要按照一定的呼吸频率,逐渐加大强度。切忌突然加快脚步,或在最后一段拼命冲刺。如果感觉疲劳,不要马上停下来,要放慢脚步,减小强度。
下山:人们常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是因为下山对大腿、小腿和臀部肌肉要求更高。下山时这些肌肉是在努力控制速度,所以更易造成疲劳和酸痛。因此,下山时要放松,挺胸、轻步、不甩手,这有利于稳定重心,保持身体平衡。也不要走得太快,更不能奔跑,否则,膝盖和腿部肌肉承受过大压力,易造成损伤。下山时注意重心偏后并稍降低,前脚站好才把重心移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