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患者可以运动吗?
心力衰竭的患者往往谨小慎微,不敢运动。可能源于中国老百姓普遍的讲法:“生病了就该静养,不能随便乱动。”但其实这是错误的,多数患者通过有规律的运动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还能减少死亡的危险。
心力衰竭患者如何运动?
有氧运动
运动前适当热身可以促进血管扩张。
至少做10分钟伸展、慢走或其他活动,勿使脉率超过最大心率的40%~50%。理想的目标是患者在预期的心率范围内步行或就地蹬车20~40分钟,每周3~5次。通过间断训练,许多患者可达到这一目标。
力量运动
增强呼吸肌(膈肌和腹肌)的运动可减轻呼吸困难、改善生活质量、增强运动耐量。低重量阻力运动(如哑铃操等)可增强四肢和躯干肌群的力量,减轻疲乏,一般运动1~2组、每组重复12~15次即可使肌肉得到足够的锻练。对于较为虚弱的患者,初始运动可采取短时间(10~15分钟)、低强度和反复多次的训练模式。
对于体能极差和严重肌肉萎缩的患者,在耐力训练前应先进行力量训练以增加肌肉力量和体积。
如果患者病情稳定,药物治疗规范,在经过运动心肺功能测定后制定了适合的运动处方,那么运动中的风险相对较少,建议患者定期随访,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可以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运动量的调节。
需要注意
需要注意的是,当患者出现心绞痛、气短加重、体重增加或下肢浮肿等情况时,应停止运动并就医。
虽然病情恶化通常与运动无关,但在症状控制前患者应避免运动。
服用血管扩张剂和运动时间应尽量错开,以避免血压下降等危险。
地高辛过量可伴有电解质紊乱,运动中出汗多增加了这种危险,需谨慎。
综上,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总原则是——必须要动,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