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饮暴食影响健康,一次吃得多也伤肝
最近,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小组成功研发出一种无创纳米传感器。通过传感器的观察发现,不仅长期贪吃会导致脂肪肝,而且偶尔一顿暴饮暴食,也会对肝脏造成损伤。无创纳米传感器可以检测细胞溶酶体(细胞内的消化器官)内部的脂质积累状况,进而跟踪测量肝脏内脂肪堆积程度。
如今,非酒精性脂肪肝已迅速成为欧美国家肝炎和肝癌等疾病的主要病因。新研究表明,“偶尔吃大餐不妨碍健康”这一观点站不住脚,因为它会导致难以逆转的肝内脂肪堆积,为脂肪肝的形成做铺垫。
因此,对于那些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偶尔大吃大喝不会损伤健康的人来说,这是一个严酷的警告,为了保护肝脏,需要制订并且坚持合理的饮食制度,可以多吃一些鱼类、瘦肉、蛋清和新鲜的蔬菜与水果等轻脂性的膳食,限制胆固醇的摄入,比如动物内脏、脑髓、蛋黄、鱼卵、鱿鱼等。
营养过剩常会导致脂肪肝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场所,经消化吸收后,一部分脂肪进入肝脏,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并合成磷脂、胆固醇等物质。当机体需要能量时,脂肪就氧化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其间释放大量能量以供能,而多余的脂肪则被合成为极低密度脂蛋白运送到血液。若是肝功能不好,或是合成脂蛋白的原料不足,则会使脂肪堆积,形成脂肪肝。
营养过剩是导致脂肪肝的一大原因。贪食者整日鸡鸭鱼肉、膏粱厚味,摄入的脂肪食物过多,增加了肝脏的代谢负担,造成脂肪在肝脏的过量沉积,当肝脏脂肪的含量大于肝脏重量的5%时,就可定义为脂肪肝。脂肪占肝脏重量的10%为中度脂肪肝,脂肪占肝脏重量的25%为重度脂肪肝。
进食太少也是脂肪肝的诱因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仅暴饮暴食会伤肝,营养不良同样也会导致脂肪肝。首先进食太少机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葡萄糖和燃烧各种脂肪时所需的氧化酶类,这时候机体不得不调动贮存在身体其他部位的脂肪、蛋白质来转化为葡萄糖,而这些脂肪、蛋白质是要通过肝脏来转化的,这就让大量脂肪趁机进入了肝脏。
其次,脂代谢所需的脂蛋白的合成离不开胆碱、蛋白质和必需脂肪酸,摄食过少营养不良就不能合成脂蛋白,会影响肝脏的脂代谢,从而导致脂肪大量沉积在肝脏,形成脂肪肝。摄食过少会造成糖、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纤维素的摄入不足,机体就会产生代偿,使得糖、蛋白质等都转化为脂肪,堆积到肝脏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