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天天锻炼,却还总会生病?
身体弱的人群,身边人都建议她运动起来,这样就不会生病了,可是运动起来后,身体反而更易生病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很可能是重运动轻食疗而导致的。有一部分中老年人每天花几小时运动,可饮食上却随随便便,偏食、多食、爱吃剩菜剩饭等等现象比较严重。
其实,合理的营养与膳食是增进老年人身体健康、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之一。营养不当会影响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降低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诚然,运动很重要,但其实对于大部分老年人来说营养要重要得多!为什么呢?
1器官功能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即便没有出现器质性疾病,脏器功能或多或少都会发生衰退,功能也大不如前。就好比开久了的车,零件会出发生磨损,其性能、速度都不及刚买时好。
2消化吸收能力减弱
老年人饭量减少,胃肠粘膜已发生了退行性变化,胃酸及各种消化酶的分泌逐步减少,消化吸收功能下降。
3新陈代谢变慢
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中年后期,分解代谢多大于合成代谢,导致体重渐渐下降,精力逐渐衰退。
新陈代谢能力降低,排泄功能日益降低,废物停留体时间延长,势必造成气血阻滞,影响身体健康,且人体的“自愈”功能也会降低,疾病的恢复时间相对更长。
4供血不足
老年人相对怕冷,穿的衣服也较多。随着年龄增大,气血会逐渐亏损,血容量减少,出现四肢供血不足的症状。
当运动后,四肢会暖和起来,四肢血液供应充足。但在这时,心脏、大脑等这些对血液供应需求量大的脏器,就会相对缺血。
运动并没使血容量增多,而是使血液重新分布,长时间的过度运动,老人就会出现头昏、心慌、气短、虚汗……这些心脑缺血的症状。
2要运动,更要注重营养摄入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有时候营养比运动更重要!
老年人除适度运动外,重点应放在用食疗调补身体上。合理、丰富的饮食能增强体质、补足气血,使全身各个脏器随时都能有充足的供血,这样才能减少心脑疾病的发生,延年益寿。
根据自身体质,食疗上应注意以下几条:
1吃些易咀嚼消化的食物
日常饮食尽量吃些软的、烂的、易消化的食物。年龄增大,牙齿大多数已动摇或脱落,咀嚼困难,因此食物切细、煮烂、做软,以利消化吸收,不宜吃坚韧的食物。
2营养均衡,不可偏食
有些老年人一日三餐只吃素,或者长期单一的只吃某种粗粮,其实也是不好的。
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为平衡吸收营养,保持身体健康,各种食物都要吃一点。大医生建议,每天的主副食品应保持10种左右,每周吃到25种食物。
饮食多样化,才能保证营养平衡。一旦长期偏食就会造成某种营养缺乏而导致疾病。
3摄入有节,细嚼慢咽
首先要控制碳水化物的摄入量,米、面要比一般成人少食些;其次脂肪对心、肝不利,所以也要少食。
并且,老年人饮食要有规律,尽可能少食多餐。不饥饿,不过饱,要定时定量。注意细嚼慢咽,减少肠胃负担。
4做法清淡
另外做法上必须少油少盐,还应在食物的加工上多采用清蒸、炖等方式,少用油煎炸等烹调方法。如饮食过咸,摄入盐量过多,易造成高血压等疾病,进而影响心肾功能。